目前分類:薩克斯風相關 (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最近和一位朋友對於薩克斯風演奏上的一些對話,我把它整理了一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來看看,說不定你的問題也能找到解答。如果你有更好的練習方法,也請歡迎你跟大家一起分享!

Q:請問一下什麼才是正確的嘴型呢,我看網路上都是說像O字形。下唇的位置是放在哪呢?咬的力道,咬的位置,是指上面的牙齒要咬住吹嘴嗎?還有兩頰是否鼓起會影響到什麼呢?

A:O字形是個不錯的形容法。下唇的位置可以從兩方面談,一是下唇跟牙齒的關係,一是下唇跟竹片的關係。我常見到的情況是,下唇覆蓋牙齒的部份太多(內翻過多),其實下唇不用內翻太多,輕輕的放在牙齒上就行了,一個檢驗的方式是下巴是否有太突出或是內縮,下巴應該是在自然的位置,不應該有突出或內縮的情形。下唇應該要放在竹片tip後2到3公分的地方,太多或太少都不好。上牙齒大部份的人都是咬住吹嘴的,但也有少部份的人是用double-lip的嘴形,就是上下牙齒都有嘴唇覆蓋,比如Coltrane或BranfordMarsalis都是這樣,但我對這種嘴形沒有研究,很抱歉。兩頰鼓起時,下唇會有太鬆的情況,會缺乏控制力,而且氣會在口腔內分散,不能集中,聲音自然也就不能集中。

Q:要如何正確使用正確的腹式呼吸法?我看網路上的說明都不是很仔細...吹的時候肚子要用力嗎....然後是像呼吸一樣『呼』岀去..還是如何吹出呢?

A:有個不錯的解釋法,與其想像你在用嘴吸氣,你可以試試看張開嘴然後把肚子鼓起,肚子鼓起的同時你應該會有把氣吸入的感覺,重覆幾次這個小練習,會幫助你感受腹式呼吸法。吹的時候是要用肚子推氣,但不要太用力或是刻意,以自然為主。



Q:要如何輕鬆的張開呢?

A:好像你要哈氣在玻璃上來寫字一樣,那時你的喉嚨是張開的,但是那種情況有時候喉嚨是過度張開的。所以你可以試試哈氣時不要發出"哈"的聲音,發出"呼"的聲音,那會幫助你的喉嚨張開又放鬆。



Q:吹點音的時候,氣是不是不要斷一直吹,只靠舌頭點竹片呢?還有要怎麼點才可以比較快..又乾淨?

A:是的,點音的目的之一就是讓音與音之間更流暢,所以要是氣中斷了就達不到這個目的了。可以用這個方法來瞭解點音的運作,吹氣進吹嘴,但馬上用舌頭停止竹片,讓竹片不能陣動,但是氣還是在,只是被舌頭卡住了,如此維持一兩秒後,把舌頭抽開,回到自然的位置,氣這時沒有了阻礙,就會推動竹片發出聲音。這個練習的關鍵在你抽開舌頭時的速度與力道,與那一瞬間的氣量。反覆體驗幾次後,你大概就可以體會到舌頭與氣的關係,你自然就可以點的乾淨了。
點音的速度跟其他東西一樣,都是由慢到快的,我練習點音的方法是,節拍器放在60左右,從全音符開始點起,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16分音符,如此漸漸加快,節拍器的速度也可以隨自己的目標和進度而改變。點音也有輕重之分,所以練習時也可以練習多種不同的輕重變化。



Q:泛音可以在初學者的時候就可以練習嗎?要如何練習呢?泛音有什麼用處....吹超高音?

A:可以啊,初學時可以練簡單的泛音練習,我有提供過給其他朋友,你參考一下:
1) 八度練習(低到高):
從低音的D開始,不按高音鍵跳到高音的D,以此類推,吹到高不上去為止。跳八度時音可中斷,主要是讓你感覺到喉嚨在吹高音跟低音間的區別,進而養成習慣,正確使用喉嚨。

2) 八度練習(高到低):
這跟上述練法很接近,但從高音C開始(按著高音鍵),跳到中音的C(放掉高音鍵),然後以此類推,吹到D為止。音與音之間不要間斷,高跳低時要想辦法一放高音鍵低音就會出來,不會有延遲的感覺。這也要靠喉嚨的運用才能達成。

泛音的練習很重要,不只是高音,它還是練習與瞭解音色最直接的工具。當你在吹一個音時,雖然你可能只聽到一個音,但它其實是由好幾個不同的音頻組成的,有高有低,泛音就是把這些音獨立出來,當你把這些獨立的音頻都聽到而且練習了,你會更瞭解音色的構造,也會吹出更好的音色。我的泛音練的不是很好,體會有限,你可以多問問其他朋友。



Q:有含CD教學的書嗎,要不然吹出來都不知道對不對。

A:有吧,可是我不是很熟耶,我知道的都是給初學小朋友的,對你可能不適合,而且我其實還真的沒看過練音色的書有附CD的。可能是每個人對於音色的要求都不同,雖然發聲原理很類似,但是聲音會很不同,若有CD示範,可能會侷限練習者。可以找自己喜歡的唱片,當作你音色的範本啊,那是最好的方法了。



Q:我之前吹久的時候 有時候會喉嚨乾乾的 有時候不會
是喉嚨太開還是太緊呢 ?


A:喉嚨乾是正常的,這可能沒有辦法當成是喉嚨位置正確與否的指標。



Q:然後我吹低音的時候很輕鬆,但是吹到高音就有點吃力
覺得聲音很利 在高一點就吹不上去了(例如 2 點Mi以上)
是跟我的竹片跟吹嘴有關係嗎?還是別的因素呢....
我的樂器是 Yamaha 的Alto 82Z
Reed 是 Vandoren 的 2 號
Mouthpiece 是 Selmer S80 C*


A:低音好吹但高音吹不上去,這是一般竹片太薄的症狀,你可以試試2 1/2的竹片,或是試試大一點的吹嘴,D, maybe?
不一定要試同一品牌的竹片,通常Vandoren的竹片都比較硬一點,你可以試試其他牌子2.5或是3號的竹片,說不定能找到更合適的竹片。Rico Royal, La Voz, Rico Jazz, Hemke都是不錯或大家常用的品牌,試試囉。

高音吹不上去其實不要硬吹,你的身體可能還沒有做好準備,嘴型,喉嚨,聽力等,可能都還在準備中。就好像你要鍛鍊一陣子後,你才有辦法參加馬拉松長跑,你的身體才能負荷這樣的負擔。

針對高音來說,有幾個練習法,除了裝備的適當,基本長音嘴型之外,我覺得你可以練習自己的聽力。在鋼琴上彈那些你吹不到的音,聽習慣了之後用唱的把它唱出來,要唱對的八度哦,用喉嚨的假音來唱,主要是讓你更清楚的體會這個音,也讓你感受到你在唱這個音時,喉嚨跟口腔的變化與位置,我相信你一定聽過,唱的出來就吹的出來。
還有是慢慢的吹上去,你說2點mi以上你吹起來有困難,那從2點do的長音開始吹起,慢慢往上爬,2點do升,2點re...吹到控制不了的音就停止,回到前一個音。這是個漫長的過程,不要急著一天練太多,每天花個5到10分鍾就很多了。就像馬拉松的訓練,一定是長時間的,不可能三天就可以訓練完成。

        
               

發表者: jeffsax  07-13 (Fri) 12:14am, 2007
上篇文章的一個後續。


Q1:
我有按照Jeff你的課表練習泛音了,
不過 練習完後,喉嚨都蠻痛的呢,
是喉嚨太用力了嗎?
我現在可以從低音的D到中音C 可以不用按高音鍵可是可以吹出高八度的音,
但是在更高就不行吹出泛音了(一點Re再按八度音吹不出兩點Re了....),
這樣就算是泛音了嗎?_?
以後吹奏的時候 要如何運用泛音呢....按高音鍵不就好了嗎?



A:不知道你一天花多少時間在練泛音,以一天三小時的練習來說,我會把它控制在15~20分鍾左右,太多的話會有揠苗助長的情況發生。如果時間不長但還是有喉嚨疼痛的情形,那你可能真的太用力了。如果非得要那麼用力才能吹的出那些音,表示you are doing something wrong!音的多寡不是重點,是否正確使用你的肌肉和氣才是練習的重點,不要為了達到成果而硬吹。檢查一下你的坐姿,吊帶等基本項目,說不定問題是出在這些小地方。

我有提過,泛音是練習工具的一種,一般音樂中並不常使用(雖然現代音樂和Jazz中使用的越來越多)。我把泛音當成一個基本動作的練習,讓自己的身體和耳朵能演奏與聽到聲音中不同的音頻,音色的明暗和厚薄,其實都是利用泛音原理來控制的,所以你自己可能沒發現,但你的音色也許已經比兩星期前要好了,你的控制力也許也更進步了。

JohnColtrane晚期的音樂常用到泛音這個技巧,在我聽來,我覺的Coltrane是利用泛音來製造出不同的音色,增加音樂的變化性,進而更生動的表現出他想要表現的情感。Michael Brecker的Delta City Blues就是一首把泛音用在曲子本身的作品,而不是只用在即興之中。

 

modernmusic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如果我要換爵士的吹嘴....要換那一牌的  價位又多少ㄋ......對我會有影響嗎. 
換吹嘴之前應該要知道的事就是---你想要怎樣的聲音 
不管是爵士吹嘴或是古典吹嘴 
如果還不能分辨出音色的差別,那我的建議是不要換(除非原來的很難吹) 
如果你已經知道想要的音色是怎麼樣 
那一定要去試吹各種吹嘴,配合不同的竹片,找出你認為最合適的吹嘴。 
通常尖亮一點的聲音用金屬吹嘴,如rock、fusion比較常用 
不特別亮的聲音使用膠嘴,如古典、Jazz比較常用 
吹嘴的型號分類也很多,包括開口大小,chamber形狀、深度,吹嘴長度... 
因此,只有親自試試看才知道合不合適

如果換爵士吹嘴,通常開口會使用比較大的 
如果本來使用小開口的人,會有適應上的困難 
尤其金屬吹嘴,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掌握 
所以試吹也未必能試出吹嘴的特性 
只有多吹、多試才能選到好吹嘴 
(當然,有時不免還是要繳學費,買到不合適的吹嘴)

幾個有名的牌子可以先試試 
Meyer, Dukoff, Selmer, Vandoren, Beechler, Lakey, Bari, Berg Larsen, Otto Link, Peter Ponzel, Yanagisawa

 

Q:吹sax是有固定的嘴型呀!每個人的說法都不一樣?到底是怎樣呢? 
    還有是不是吹久了一定嘴唇一定會破一定會痛呢?這樣是不是不正確的吹奏的方法? 
吹奏薩克斯風的嘴型有很多種,隨著需要的音色、感覺來選擇不同的嘴型。 
例如古典的嘴型是比較緊的,嘴周圍的肌肉要緊包著吹嘴, 
某些爵士的嘴型則是很鬆的,鬆到幾乎不咬, 
甚至有些人完全不用牙齒咬,就像吹直笛一樣只用嘴唇叼著。

但是,在使用某一種嘴型時,嘴的變化是有一定限度的 
不能忽鬆忽緊(製造特殊效果除外),否則音準會很糟糕。 
然而儘管不能忽鬆忽緊,咬的鬆緊還是會有一點點小小的調整變化 
如果完全不變的吹,會發現有些音非常不準,這是初學者常出現的現象 
不是咬的鬆緊變化太大就是咬太緊而完全沒有變化(通常先出現前者,然後出現後者現象) 
解決辦法就是多練長音,等嘴的控制比較好之後 
開始用調音器對每個音練,記住在每個音時嘴的鬆緊 
每一把樂器的音準也略有不同,所以換樂器時也要再調整自己嘴型 
最後的目標是,用耳朵聽,隨時調整嘴的鬆緊來控制音準、音色

通常古典初學者咬太緊,會痛、會破 
主要是嘴唇的肌肉強度還不夠,不咬緊就吹不出 
多練習,慢慢放鬆(也不能太鬆)就會比較好。 
 

Q:如何練習才能使音色好?要練到甚麼程度? 
要多練習長音 
就是把音吹長,盡可能長,吹到沒氣為止,但不要勉強拖長。 
吹的時候不是腦筋空白或者邊吹邊看電視, 
要注意聽你吹出來的聲音 
聽聽音色好不好,是不是你要的 
聽聽音準有沒有穩定 
聽聽音量有沒有穩定 
練長音時還可以配合音量大小 
吹小聲的長音、大聲的長音 
讓自己在任何音量下都可以穩定控制 
通常因準不穩是因為咬的鬆緊不穩,導致音高變化 
音量不穩是因為氣量、氣的速度控制不穩 
要練到吹出長音就像按下電子琴鍵 
聲音的音色、音準、音量都能維持不變,表示你能完全控制。 
 

Q: 如何練習才能使吐音清晰,有跳躍感? 
先練單音點 
找一個你覺得吹起來舒服的音 
然後對著節拍器吹點音 
從慢開始練習,熟練之後再加快 
例如從速度60一拍點兩下開始,練到速度120 
再從速度60一拍四下,慢慢加快

單音點練到差不多四連音速度100,可以再加上音階練習 
例如用C大調 
每個音點四下(對著節拍器)吹完C大調 
沒有問題的話再吹每個音三下,然後兩下,然後每個音都點 
如果吹的不清楚,就放慢速度再練 
特別注意,以上的練習最好都要對著節拍器練 
舌頭(或者應該說整個口腔,全身)要放鬆,越緊繃就越吹不快

Q: 如何才能從高音落低音順暢? 
可能的問題是咬的太緊,高音連到低音時會下不來 
可以多做八度練習 
譬如 低音D-高音D-低音D 低音E-高音E-低音E ..... 
每個音吹兩拍,慢慢吹,努力使音連結起來 
重點是要把嘴放鬆。 
 

Q:古典sax 與爵士sax 之曲風有何不同?吹奏技巧是否相同 
古典和爵士曲風當然不同 
不同之處聽聽唱片就知道

至於吹奏上的分別 
在基本技巧上都是一樣的,都要練手指技巧、音色、音準控制、視奏 
但在更進階的發展上,方向就略有不同 
古典一般是把作曲家所寫的譜還原成音樂(譜只是用來紀錄音樂的工具,不等於音樂) 
而爵士(特別是即興)是把腦中的東西直接變成音樂,演奏者同時作曲並演奏 
兩者需求不同,所著重的訓練也不同 
所以可以簡單說,兩者在吹奏上的訓練是相同的,但腦袋的訓練是不同的。 
 

Q:如何把音色練厚 and 抖音要如何練 
音色厚薄跟竹片很有關係 
如果太薄可以換厚一點的竹片 
多練長音對音色也很有幫助

抖音的方法有很多種 
有些人用氣的變化,有些人用下顎的變化 
下顎的變化又分為上下移動跟前後移動兩種 
我個人是使用下顎移動做抖音,以前後移動為主,有時也有上下移動 
練習的方法是吹長音時把下顎前後揉動,音高就會有些變化 
先從很慢開始,一拍一下(速度大約是80,可以對著節拍器練) 
然後一拍兩下、一拍三下...以次類推 
等快慢都可以做的很平均時,可以練習從慢加速到快 
其中慢的時候揉動的振幅比較大,快的時候振幅就要比較小才快的起來 
多練習之後,做到可以很自然的變化速度就行了 
注意在曲子中使用時不要太誇張,也不要用太多,會很噁心很俗 

知名樂手裝備表

 

Name Soprano Alto Tenor Baritone
Cannonball Adderly   Gregory 4 or 5    
Gerald Albright  Dukoff D7 Beechler 7 Dukoff 7  
Bob Berg      Dukoff D 9  
Jay Beckenstein Selmer C*  
Van Doren #3 reeds
Beechler 6  
Van Doren #3reeds
   
Hamiet Bluiett       Selmer鍍銀
DonBraden Meyer #7, Vandoren #3 Reeds   Lawton Metal, Vandoren #4 Reeds  
Michael Brecker     Guardala Studio Model, LaVoz Reeds  
Nick Brignola       Runyon
Pete Christlieb     Berg Larsen 130/0  
Arnett Cobb     Otto Link (9?)  
Rico Royal 3
 
John Coltrane      Metal Otto Link 6 star  
Paul Desmond    Gregory 4A-18M Rico 3 1/2 Reeds    
Brandon Fields    Selmer

Metal Beechler 8, Hard Rubber Berg Larsen

Selmer

Metal Beechler 8 or 9

 
Kenny G Selmer mark VI  
Dukoff metal D8, Hemke #2 1/2
Selmer mark VI  
Beechler Diamond Inlay #S5S, Hemke #3
Selmer mark VI  
RIA metal #5, Hemke #3
 
Stan Getz     Selmer Mark VI

Otto Link

 
Dexter Gordon     Selmer mark VI

metal Otto Link

 
Scott Hamilton     Selmer Balanced Action

metal Otto Link

 
John Harle Selmer Soloist B, Vandoren #3 Reeds Selmer S-80 C*, Vandoren #3 Reeds, Meyer 5M, Rico Royal #3 Reeds Selmer Solist B or S-80 C*, Vandoren #3 Reeds   
Vincent Herring   Yanagisawa 990

Vandoren Jumbo Java

Vandoren竹片

   
Dave Liebman     Guardala  
Joe Lovano     King Custom鍍銀

Francois Louis特製木吹嘴

 
Malta Selmer Super Action '80 Series II

Selmer吹嘴

Selmer Super Action '80 Series II

Dukoff or Lawton or Vandoren V16 plastic

   
Eric Marienthal    Metal Beechler 7 Beechler 8 (metal) BergLarsen 130/? Rico Plasticover   
Bob Mintzer      Dukoff D 9  
Charlie Parker   Brilhart 5?    
Art Pepper   Selmer Balanced Action    
Lenny Pickett   Meyer 5 BergLarsen 130/0 SMS Vandoren Reeds  
Joshua Redman     Selmer Mark VI

Otto Link

Hemke or Vandoren

 
Sonny Rollins     Berg Larsen or Wolf Tayne  
Marc Russo   Meyer 6, Rico Plasticover Reeds    
David Sanborn   Selmer Mark VI

Dukoff D7, D9

Lavoz medium

   
Tom Scott   Strathon 8 or 9    
Wayne Shorter  Hard Rubber Otto Link 8   Hard Rubber Otto Link 10  
Lew Tabackin     Selmer Mark VII

Yanagisawa metal

 
Francis Wong     Selmer Mark VI

Otto Ling #8

La Voz

 
Sadao Watanabe

渡邊貞夫

Selmer

Selmer吹嘴

Selmer

Meyer plastic

   
Grover Washington Jr. Couf

Runyon #8 plastic

Rico Royal #5

Selmer Mark VI

Meyer

Rico Royal #4

Couf

Berg Larsen 130/0

Rico Royal #4

 
Ernie Watts   Yamaha Custom

Metal Otto Link 8

Yamaha Custom

Metal Otto Link 10

 
Ben Webster     metal Otto Link  
Phil Woods    Meyer 5, La Voz medium reeds    
伊東(T Square)   Selmer Mark VI

Dukoff D8

La Voz

   
本田雅人

(T Square)

Yanagisawa 900 or 990

Selmer E 膠嘴

Selmer Mark VII

Yanagisawa #7

   
本多俊之 Selmer

Selmer F吹嘴

Selmer Mark VII

Meyer #5

   

modernmusic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簧片厚薄的吹奏差異

薄         簧         片

1.吹奏比較容易。

2.音色華麗。

3.低音域感性非常,高音域有過於薄弱之可能。

4.常用於開口較大之吹嘴。

5.容易彈性疲乏,更換率高。

 

厚         簧         片

1.吹奏比較費力。

2.音色厚實,演奏張力大。

3.高音域寬廣,低音域恐有呆滯之嫌。

4.常用於開口較小之吹嘴。

 

modernmusic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